2023年4月,北京遭遇了多次沙尘暴。(南方周末记者 宋炳晨/图)
2023年5月29日,南方周末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了解到,2023年1—4月,全国共计27个省(区、市)267个城市累计出现了4892天的沙尘天,为近五年同期最多,由沙尘天气导致的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7.1%。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介绍,据分析,2023年春季以来发生的几次较大的沙尘过程,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源主要是蒙古国南部戈壁荒漠区以及我国西北沙源地。其中,北京3月份的两次强沙尘均起源于蒙古国南部。经专家分析估算,蒙古国对北京沙尘浓度的贡献可以达到七成,对东北地区和我国中东部其他地区沙尘浓度的贡献超过五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份发生6次沙尘过程
蒋火华表示,每年冬、春季是沙尘天气高发季节。2023年1—4月,我国共发生12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半数次集中在4月份,沙尘天气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总体偏重。例如,北京3月19日—23日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PM10小时峰值浓度甚至达到1667微克/立方米。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黄建平研究团队的一篇研究论文显示,2023年春季发生在我国北方的10次沙尘事件中,蒙古国的平均贡献约为42%,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平均贡献约为26%。
新华网曾援引国家气候中心专家分析称,2023年3月以来,蒙古国南部和我国西北地区沙源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至4℃,降水偏少二至五成。下垫面状况利于起沙,成为今年沙尘天气偏多的主要原因之一。春季(4—5月)蒙古国南部至内蒙古中西部沙源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且有蒙古气旋阶段性南下影响,利于形成沙尘天气过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尹志聪曾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沙尘的年际差异明显变大,这与全球变暖背景下其他极端天气气候有类似之处。
蒙古国亦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根据蒙古国科学院2015年开展的调查,蒙古国全境77.8%的土地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与退化。在过去的80年中,蒙古国的平均气温上升约2.25摄氏度,几乎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度的三倍。(详见南方周末报道《沙源地蒙古国,气候变化的受害者》)
2003年,蒙古国苏赫巴托尔市(Sukhbaatar)嘉尔施尔县(Galshar)正在经历一场沙尘暴。(纳青供图/图)
建立“追踪”沙尘天气的“天眼”
蒋火华介绍,气象部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沙尘天气监测预报体系,生态环境部则侧重于开展沙尘天气对空气质量影响的监测分析,目前已初步形成对沙尘天气影响空气质量的天地一体化监测预报能力。
在地面监测方面,我国建立了“地面哨兵”。在全国1734个国家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实时监测PM2.5和PM10的基础上,西北近沙尘源区的内蒙古等六省区现有的1225个区县和乡镇监测站点均已按要求与国家联网,初步实现了对西北近沙尘源区的县级城市全覆盖。
在卫星遥感监测方面,我国还建立了“追踪”沙尘天气的“天眼”。极轨卫星和静止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相结合,可全天时实现卫星遥感监测。
蒋火华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合作,深入做好沙尘天气对空气质量影响的监测评估,完善沙尘监测网络,提升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和精准预报能力,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报告。
南方周末记者 林方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