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莉 通讯员 於鑫益
夏季高温,许多市民脸上长痘出油,还感到虚胖无力、食欲减退,这可能是湿气进入身体。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柯浩亮,教您如何科学祛湿。
头重脚轻可能是湿气缠身
(资料图片)
柯浩亮介绍,湿气的产生主要分为外湿和内湿两个方面。气候潮湿,或居住的环境潮湿阴冷,经常涉水冒雨,没有及时更换衣服,经常在水中作业等因素,会导致外湿停聚人体。饮食肥甘、厚味、生冷,运动不足,风寒湿外袭中暑,可产生内湿。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脾为生痰之源,所以内湿的产生归根结底责之于脾胃。
湿邪侵入身体时,会出现明显的头重脚轻的症状,甚至感觉没日没夜地头昏脑涨、浑身不适,特别困倦。容易发胖也可能是湿气缠身,因为脾湿气重易出现痰湿型肥胖。体内湿气过重的人早上起床困难,容易犯困,睡一整天也不容易清醒。长期胃口不好、食欲不振,可能是湿气过重,影响脏腑运化水气的能力,使身体无法正常新陈代谢,影响到消化功能。
为什么体内湿气反反复复难根除?柯浩亮解释,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本身就有黏腻重浊的特点,非常不容易排出体外,且湿邪往往又与外界的风、寒、暑、热等其他邪气纠缠在一起,如果不对症处理,便更加难以祛除。
科学饮食起居防湿气
湿气一般有寒湿和湿热之分。如果有舌苔白润,大便稀溏,胃脘部容易受凉,肚子咕咕叫,手脚冰凉等症状,多是寒湿较重。如果舌苔黄腻,小便发黄味道重,口臭,易长痘等问题较多,多是湿热较重。因此,错误地使用祛湿的方法,往往会事倍功半。
柯浩亮说,夏季自然界的阳气较足,温度湿度都比较高,利用夏天自然界与人体的双重阳气,排寒湿效果比其他季节显著提升,因此夏季是祛湿的最佳时期。日常生活中,要想祛除湿气要科学饮食,煎炸、烧烤食物虽然好吃,但比较油腻、不好消化,吃多了容易导致湿热和加重脾胃的负担。比较辛辣的菜吃太多了会生内热,而热邪常和湿邪一起“狼狈为奸”,人就容易生病。也不要吃太多冰凉食物,如凉菜、冰啤酒、冷饮等,容易损伤阳气,导致脾胃虚寒,从而加重湿气。
其次,可以通过祛湿茶水健脾化湿来达到祛湿的效果。常见的有薏米、赤小豆、大麦、山楂、芡实、玉米须、栀子等,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类型来食用。
每天要坚持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如慢跑,在慢跑的过程当中,人体内多余的湿气会跟随着运动而排出体外。
此外,脚底穴位非常丰富,泡脚能够疏通经络,促进血液流通、舒缓压力,帮助排出体内湿寒。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