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 >  > 正文
生态成绩单上新!跟着镜头一起体验绿意中国
来源:中国青年网  时间:2023-08-15 20:13:36
字号:

湖泊治理是水环境治理中“难啃的硬骨头”。通过综合施治,如今我国湖泊水质的优良比例已经达到了73.8%,湖泊富营养化的趋势得到明显遏制,水质总体状况趋好。

这几天,工作人员在内蒙古乌梁素海上游启动实施水质净化工程,通过栽种水草、建设湿地,将从污水处理厂流出的尾水吸附截流,进一步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有机污染物,从而达到乌梁素海进水的标准。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污水处理厂副厂长 武胤平:这个项目建成以后,过去劣V类水质提升到我们地表V类水质,真正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这样一个全新面貌。


【资料图】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高标准实施《“十四五”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启动实施污水“零入海”工程,加强对辖区涉水工业企业管理和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河套灌区内实行控水、控药、控膜、控肥,同时加大对乌梁素海的生态补水力度,还在湖区疏浚水道、清除淤泥等,推动乌梁素海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游客 刘阳:能看到芦苇荡、可以看到候鸟,这里的风景真的是特别美。

在江苏,当地政府启动新一轮的太湖综合治理工作,按照《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到2025年,太湖水质要稳定达到Ⅳ类,力争达到Ⅲ类;2030年,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湖水水质要稳定达到Ⅲ类标准。

宜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 孙列锋:坚持源头治理与生态扩容同步走、齐推进。通过关停化工、印染及“散乱污”企业,进一步压降了工业污染源排放强度;通过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田、鱼塘生态化改造等手段,不断提升污染物排放控制的能力和水平。

“三氿(jiǔ)”水系是西太湖的重要水源补充。现在,在这片水底下,已建成一片2000亩左右的人工“水下森林”。

宜兴公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业务部副部长 李文皓:种植了6种水草,一方面起到了吸附水体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光合作用增加了水体的含氧量。水体透明度得到明显改善,水草提高到现在的1米以上,水质也实现了由浊向清向美的转变。

目前,太湖水质已提前达到Ⅳ类标准,湖区水生生物增加到342种,消失多年的地衣、桃花水母、白鹭等敏感物种正在回归。

好生态引野生动物频频亮相

近年来,通过栖息地保护、拯救繁育等措施,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到74%。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走进公众视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频频上演。

2021年,云南的一群亚洲象的北上南归之旅引发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最近,随着许多农作物逐渐成熟,云南的野生亚洲象活动也频繁了起来。一些野象家还迎来了新生的象宝宝。刚出生不久的幼象躲在象妈妈的身下,半蹲着吃奶,场面十分温馨有爱。云南聘请当地村民作为监测员,全天24小时跟踪掌握亚洲象行踪,积极探索人象共处模式。当地还鼓励农民种植亚洲象喜食的作物。如果作物被亚洲象取食破坏,则由政府购买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给予补偿。

在长江边,“微笑天使”江豚最近频频跃出水面,它们在江中追着小鱼转圈圈。再看这个家族,江豚妈妈在其他家庭成员的守护下,带着江豚宝宝学习本领,抬头挺胸、换气下沉。吸引不少市民拍照打卡。

宜昌市民 潘文雯:可以在江边近距离观察江豚嬉戏的这种可爱的地方,也可以让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共同感受到人与自然的这种和谐生态美。

在青海玉树,三只小棕熊不小心与熊妈妈走散,管护员根据平时对野生动物生存区的判断,将这三只小熊赶往熊洞附近的区域,成功帮助它们找到了妈妈。在可可西里,结束产仔的母藏羚羊们带着小藏羚羊,踏上了“回乡”之旅,可可西里管理处在藏羚羊通过青藏公路时,对过往车辆进行临时的交通管制,大家在路上耐心等待,一起为藏羚羊让路。

作为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脊椎动物种类达7300多种,已定名昆虫达13万种。我国对大熊猫、东北虎、中华穿山甲等48种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实施抢救性保护,使重要栖息地面积增长10%。生态环境改善,新记录种不断增加,根据最新的数据,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增长迅速,目前已经达到138293个,15年来增加了近两倍。

(总台央视记者 蒋晓平 总台记者 张明 朱平 张傲然 李筱)

标签: